炎症指标“排头兵”——我院全新开展“白细胞介素6”检测
作者:本站
时间:2024-09-01 17:04:00
点击数:
98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感染病原的早期检测,对临床诊断和和治疗极为重要,可有效降低病死率,避免抗生素滥用,减少耐药菌的发生。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炎症标志物的检测排头兵,在细菌感染、败血症、肠炎、心血管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急性和慢性炎症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进一步增强临床诊断能力,提升检验质量水平,满足群众就医需求,荆州市荆州区皮肤病防治院检验科升级换代,引进全新仪器设备——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开展炎症标记物白介素6(IL-6)检测,从而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炎症指标“排头兵”
白介素-6的重要作用
临床上通过对患者体液中IL-6水平的检测可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
感染性疾病:当人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时,白介素6水平会迅速升高,从而触发免疫系统的应答机制。因此,通过检测白介素6的水平,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败血症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当人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白介素6水平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白介素6水平往往升高。临床上,通过检测白介素6的水平,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
肿瘤疾病:研究发现,白介素6在多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升高,如肝癌、肺癌等。因此,白介素6可以作为肿瘤疾病的指示剂之一,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肿瘤状况;
心血管疾病:白介素6水平升高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通过检测白介素6的水平,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早期预警脓毒症,危重患者早期识别:IL-6检测对早期新生儿脓毒症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于足月儿与早产儿,无论是早发性细菌感染还是晚发性细菌感染,败血症组血浆IL-6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和恢复组显著增高,并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器官移植后并发症:移植排斥反应是器官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移植的器官产生攻击。白介素6在移植排斥反应患者的血液中也会呈现升高趋势,因此可以作为诊断该并发症的辅助指标之一。
白介素-6的临床意义
可以用来评价感染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动态观察IL-6水平有助于了解感染性疾病的进展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炎症发生后,IL-6率先生成,2h即达顶峰,感染未控制时,IL-6会持续高表达。相比PCT的24h半衰期,IL-6半衰期仅有1h,故在感染控制后下降更快、幅度更大,有利于临床确认感染程度和疗效。
早期预警脓毒症,危重患者早期识别。IL-6检测对早期新生儿脓毒症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于足月儿与早产儿,无论是早发性细菌感染还是晚发性细菌感染,败血症组血浆IL-6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和恢复组显著增高,并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检测IL-6动态变化,判断感染情况及时合理调整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政策和专家共识
2015年国家卫计委下发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及《重症医学专业质量控制指标》都明确规定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检测指标应包括各种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指出:“多个指标的联合检测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可提高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预后判断价值。”
2021年2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抗菌药物使用前对降钙素原(PCT)及白介素6(IL-6)两项感染/炎症血清学指标的检测被列入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10大目标,并被重点考核。
为顺利通过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广泛开展白介素-6检测项目,我院检验科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流程与实施方案,并广泛进行了项目交流与人员培训;同时,还制定了安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确保检测过程全程安全可控。
目前,该检测项目采用全血模式,可批量检测多人,20分钟内可出报告,满足门诊、住院患者个性化需求。
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近年来,荆州市荆州区皮肤病防治院始终保持敏锐的行业洞察力,不断吸纳新技术、更新设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专业、安全、舒适的一站式医疗服务;同时,不断涵养风清气正廉文化,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全力推进群腐整治工作落细落实,不断增强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